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镁经
华润斥资近150亿押注白酒未果,灵魂人物侯孝海提前退场,与之有多大关系?他留下的“白酒残局”,谁来接手?
本文由镁经原创发布
ID:mgjing001
作者:王一行
编辑:王大镁
华润的“白酒新世界”尚未实现,提出这一构想的灵魂人物,却提前退场。
6月27日,华润啤酒(00291.HK)发布公告:侯孝海因有意投入更多时间于个人安排而决定辞任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自2025年6月27日董事会会议结束起生效。
在外界看来,侯孝海的辞职有些突然。再过一个月,他便57岁了,还有3年便退休了,为何要提前卸任?具体原因,或许只有内部高层人士比较了解。
据《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侯孝海表示,自己最主要考虑因素来自家庭,卸任之后可能会选择当老师。
然而,外界有不一样的解读。
食品酒水领域自媒体“食悟”认为,如果不是斥资百亿收购金沙酒业,侯孝海或许会在华润啤酒熬到退休;也有媒体表示,华润白酒或将面临彻底大洗牌。
侯孝海辞任不到一周,金种子酒的总经理何秀侠也任期未满就辞职,她也是出自华润体系。
这场人事震荡接下来会如何演化,尚未可知。可以确定的是,华润探索“白酒新世界”两年多,已走到关键转折点。
从逐步“放权”到彻底离场
侯孝海是华润“白酒新世界”的提出者和操盘手。
在他的主导下,2022年10月,华润啤酒以123亿元收购了金沙酒业55.19%的股权,这是当年白酒行业金额最大的一笔并购案。在此之前,华润已经先后入股了山东景芝白酒以及金种子酒。
完成对金沙酒业的收购后,华润啤酒的白酒版图就此成型。2023年,华润啤酒开始正式探索“白酒新世界”。
据《证券日报》报道,当时华润酒业对景芝白酒、金种子酒业、金沙酒业3家白酒企业确立了三年100亿元的营收目标。
侯孝海对白酒产业提出了清晰的“3+3”战略。侯孝海表示,华润酒业将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排除一切噪音,踏踏实实地实践“探索、发展、变强”的前三年发展战略(2023年-2025年),做“白酒新世界”的探索者。
从2023年开始算起,两个三年发展战略到期后,侯孝海刚好60岁,正是退休的年龄。
一开始,侯孝海还亲自掌舵。2023年,他先后出任金沙酒业和景芝白酒的董事长,即便是不在华润啤酒旗下的金种子酒,侯孝海也占了一个董事职位。
可就在侯孝海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白酒行业在2023年进入调整期,去库存成为行业主旋律。金沙酒业也被库存高企、价格倒挂等问题困扰,业绩也下滑得厉害。
2023年上半年,金沙酒业的营收仅9.77亿元,同比下滑超五成。据华润啤酒披露的财报,2023年全年白酒业务营业额为20.67亿元。要知道,2021年金沙酒业营收曾高达36.41亿元,2022年上半年也达到20.01亿元。
白酒业务开展远不如预期,侯孝海便逐步退出了相关企业管理层。
2024年2月,侯孝海退出金沙酒业董事会,并辞任相关职务;2月21日,侯孝海卸任景芝白酒法定代表人、董事长一职;同年7月31日,侯孝海也不再担任金种子酒的董事。
据界面新闻,关于退出三家白酒公司的董事会,侯孝海当时的回应是,这是为了完善和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培养领军人才,发挥下属管理者的能力和历练,让决策更加贴近企业和一线。这被部分媒体视为侯孝海在“放权”。
如今再回头看,这一系列动作,更像是一条提前规划好的撤离轨迹。
管理层动荡早已是常态
侯孝海的提前卸任,更像是近两年多来华润白酒板块管理层震荡的延续,而不是孤立事件。
华润探索“白酒新世界”的这两年多,业绩不好就换人已是常态,特别是金沙酒业,自被华润收购后,迫于业绩压力,短短两年内,金沙酒业已经换了三任董事长、两任总经理。
2024年2月,侯孝海退出金沙酒业董事会后,财务出身的华润啤酒副总裁魏强接任董事长职位,同时范世凯和赵新华出任董事。
魏强接任金沙酒业董事长后,定下一个颇有雄心的目标——2024年金沙酒业营收要增长40%。
然而,2024年12月,接任董事长职位不到一年的魏强,匆匆卸任,由范世凯接掌帅印。2024年金沙酒业营收实际仅增长了4%,远不及预期。
金种子酒近几年管理层也在动荡。据“金融界”报道,在何秀侠任内,金种子酒更换了70%的中层,销售总监曾一年内三度换人。
就在侯孝海辞职后不到一个星期,金种子酒总经理何秀侠也辞职了,她的任期也未满。
何秀侠从2022年7月开始担任金种子酒总经理,期间金种子酒迟迟未能扭亏。2022年至2024年,金种子酒归母净利润亏损分别为1.87亿元、0.22亿元、2.58亿元。
2023年5月,面对投资者的追问,何秀侠曾表示,已经找到了扭亏的“药方”。实际上,当时金种子酒只保持了三个季度的盈利。
酒水行业研究者、千里智库创始人欧阳千里表示,近年来,金种子酒业绩不佳,自然会使得小股东们产生微词,需要大股东作出回应,而主要负责人离岗往往会缓和矛盾。
部分酒类自媒体认为,侯孝海的提前卸任,跟华润白酒板块的业绩萎靡脱不了干系,特别是当年高位收购金沙酒业的“冒进之举”,需有人担责。
三家白酒企业的发展确实远不及预期。数据显示,金沙酒业营收从2021年的36.41亿元缩水至2024年的21.49亿元,净利润暴跌至不足2亿元;金种子连续四年亏损,2024年营收缩水至9.25亿元,2021年-2024年累计亏损超6亿元;景芝白酒2020年的营收为11.25亿元,自2021年开始便没再披露业绩。有熟悉景芝的山东酒行业人士曾向媒体透露,这两年景芝的业绩下滑得非常厉害。
今年已经是华润啤酒探索“白酒新世界”的第三年,按照侯孝海当初规划的发展路线,今年华润的白酒业务应该步入“变强”阶段,今年结束之时,华润系三家白酒公司的营收加起来应该要达到百亿规模。
如今,上述目标基本上不可能实现了。
当初侯孝海孤注一掷押注白酒,累计投资近150亿,如今不但没有给华润啤酒带来更可观的盈利,反而成为沉重的包袱。
百亿“白酒残局”谁来盘活?
侯孝海的离职,无疑给华润啤酒的白酒战略蒙上一层阴影。
白酒行业目前正处于深度调整期,市场集中度提高,中小品牌生存压力加大。华润虽然资本雄厚,但在品牌运营、渠道整合等方面仍面临挑战。原本被寄予厚望的“白酒新世界”,并未在预期时间内跑通路径。
华润白酒困局的根源,在于战略逻辑的错位。它试图用啤酒行业的标准化管理路径去改造白酒企业,却忽视了两者在消费人群、市场逻辑和价值构建上的根本差异——前者强调动销效率与性价比,后者依赖文化沉淀、品牌势能与情感认同。
事实证明,用做啤酒的方式卖白酒,并不奏效。
这场斥资百亿的“白酒豪赌”,本是侯孝海为华润啤酒开辟的“第二战场”。如今主帅提前离场,留下的残局谁来盘活?
紧急接棒过渡期华润啤酒董事会主席的赵春武,被推至聚光灯下。
赵春武被称为华润体系内的“区域治理专家”。他在2003年加入华润雪花,先后执掌浙江、福建、安徽、江苏及上海等核心区域公司,具有长达二十年的区域精耕经验。2022年5月,赵春武出任华润啤酒副总裁,2023年8月晋升总裁。
可见,赵春武也是以为实战经验丰富的啤酒“老将”,可白酒和啤酒终究不是同一赛道。赵春武是否能够在维持啤酒主业增长的同时,重新厘清白酒板块的战略定位与发展路径?一切有待观察。
当下,白酒行业的外部环境不容乐观。面对经济形势与“禁酒令”的双重压力,近一个月来,多家酒企密集换帅,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白酒业的艰难。
酒业分析师蔡学飞指出,侯孝海的接任者可能面临着高端化突围、啤白业务协同,以及战略延续与创新等诸多挑战。
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则认为,华润的转型已非个人能左右,未来取决于制度化能力。当啤酒行业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厮杀,白酒板块深陷调整期,华润需要的不仅是新主帅,更是一套穿越周期的系统性作战方案。
网络上甚至还出现华润是否会放弃白酒业务的猜测。目前来看,这种可能性比较小。
尽管质疑声,华润仍在继续加码白酒业务。6月28日,山东景芝白酒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从16.7亿元增至17.7亿元,由华创饮品、景芝酒业、嘉兴鼎晖樽珂股权投资合伙企业、Autumn Eternity Limited按照在景芝白酒的持股比例等比例增资,不涉及持股比例变动。
即便探索“白酒新世界”的道路十分坎坷,可华润已经押注了太多的筹码。这场赌局虽然难以全身而退,也不容许轻易止步。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牛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