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至28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举办。毕马威中国资本市场主管合伙人张京京受邀参加此次大会。她在会议期间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A股市场及相关政策积极鼓励包括AI赛道在内的科技创新企业,助力其跑出“中国加速度”,推动AI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当前我国已有大批企业提前布局人工智能赛道,部分头部企业实现技术突破并引发全球关注。张京京通过对港股、A股、美股AI指数成分股的综合分析后认为,国内AI企业在营业收入、利润规模、研发费用投入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国内人工智能企业呈现显著区域集聚效应,主要分布在北京(京津冀创新枢纽)、江浙沪(长三角产业集群)及粤港澳大湾区。张京京介绍,今年以来,我国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领域深度融合。目前,多地政府设立了人工智能专项基金,以推动本地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例如:广东省设立“广东省智能产业基金”,苏州市设立“苏州人工智能产业专项母基金”。
“目前国内具备一定规模的成熟AI企业群体数量相对还不多,整体呈现‘金字塔’结构特征,仍有很大发展潜力。”张京京称,尽管国内部分头部AI企业实现了技术突破,但相较于广阔的产业应用场景,具备稳定营收规模、可持续商业模式的企业数量尚存在提升空间,产业规模化发展潜力尚待释放。
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场景广泛,但如何跑通商业化路径,是现有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而借助资本、资本市场的力量推动企业发展成为业内的共识。张京京表示,在A股市场政策支持的背景下,有望进一步激发AI企业的上市热情,预计将有更多人工智能企业主动对接资本市场,开启IPO进程。与此同时,AI企业自身也需练好内功,在技术研发与商业化运营等层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日益完善,使得具有不同特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和规模的企业都能找到适合的板块。不同板块为各类科技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上市路径。张京京认为,聚焦“硬科技”企业的科创板,其上市门槛虽高,但对盈利状况的限制较松,尤其适合尚未盈利但具备高技术壁垒和市场潜力的AI企业。创业板更倾向于支持具有高成长性、创新性强的中小企业,尤其是那些在商业模式、技术应用等方面有突破潜力的公司。北交所则专注于创新型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其定位更偏向于服务实体经济中的“隐形冠军”,为这类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融资平台和支持机制。
“对企业而言,登陆资本市场是其发展历程中重要的里程碑,但并非终点,我们希望助力AI企业实现规模化高质量发展、拓展海外市场等长期目标,陪伴企业向更高阶段迈进,真正实现‘领跑’世界的愿景。”张京京强调。
牛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